近日,呼和浩特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大量降水给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降雨过后,城区部分道路出现积水、淤泥堆积以及垃圾杂物散落等状况。为尽快恢复城市整洁有序的环境,全市环卫部门迅速行动,全面开展雨后清洁工作。
7月30日4时许,在万通路公铁立交桥下,新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环卫工人李刚和同事正在对桥下路面进行冲洗。“桥下隐蔽处会堆积杂物和淤泥,我们正在进行清理和冲洗。”李刚说。
同一时间,在利民街附近,环卫工人王二喜先用钢筋栓将雨水箅子打开,另一名环卫工人再用铁锹、长撬棍、镐等工具一点一点地将雨水箅子内沉积的落叶、烟头、淤泥等垃圾进行清掏。铁锹挖不到的地方,王二喜便用长撬棍将沉积物戳松散后,半跪或是趴在路面上,将手伸到坑内进行清掏。
据新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徐慧介绍,7月25日至30日,新城区共计清掏雨水井5493处,清理淤泥95处,清理积存垃圾点37个,清理积水点116个,擦洗箱体1470个,清洗交通隔离护栏3.5万延米,清洗清掏果皮箱3201个,清理卫生死角408处。
连日降雨后,赛罕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淤泥堆积等情况,给群众出行和市容环境带来影响。赛罕区环卫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聚焦“三清”工作科学调度。
7月30日,在昭乌达路与南二环交叉口,环卫工人用长柄推水板疏导水流,洗扫车高压水柱冲散淤泥后,人工及时归拢清运;在大学西街,环卫工人蹲身清理路缘石缝隙泥沙,连边角泥痕都不放过。
据赛罕区环卫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通过高压水冲车的强力冲洗与人工辅助的精细化作业,目前,辖区道路及公共设施上的积泥、污渍已逐渐被清洗干净。截至目前,赛罕区已完成主城区及中环区域清理,清理淤泥40余处,擦洗城市家具800处、护栏2万延米,抽排3处地下通道并恢复通车。
强降雨过后,回民区环卫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2000余名保洁人员整装待发,百余台次各类作业车辆列队待命,全力投入到城市环境恢复工作中。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北控城市服务(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们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全员力量,投入到路面淤泥清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带头冲锋在前,与一线作业人员并肩奋战在清理现场。
在宽巷子美食街,外地游客赵先生正悠闲漫步,品尝着特色美食。他笑着说:“这次来呼和浩特旅游,刚好遇上了持续强降雨,前几天基本都待在酒店里。雨一停,我就赶紧来宽巷子打卡,本来想着路面肯定积满了水,特意穿了拖鞋出门。没想到环卫部门效率这么高,已经把道路清洗得干干净净,让我们能放心自在地游玩。”
7月30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降雨过后,全市环卫部门高效组织,全力以赴开展环境卫生恢复整治工作,以最快速度消除积水影响,保障城市正常运转。
为打通交通“大动脉”,环卫部门第一时间开展工作,高效完成重点区域清淤作业,特别是对17座公铁立交桥等关键交通枢纽的淤泥进行彻底清除。截至7月29日,市区主次干道、小街巷和17座公铁立交桥下穿道路清淤已全部完成,确保了城市交通畅通无阻。
与此同时,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雨水竖井清掏专项行动,对3.8万个雨水竖井逐个排查,清掏其中的淤泥、树叶、石块及各类垃圾杂物,并做到即掏即清即运。在保障“地下畅通”的同时,环卫部门同步推进“地面焕新”,组织专业队伍对垃圾桶、交通护栏等“城市家具”进行精细化清洗保洁。
目前,各项雨后恢复工作正紧张有序推进。全市环卫部门将持续发扬连续作战精神,高标准完成清淤、清掏、清洗、清扫保洁任务,全力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和群众舒适的生活环境。